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hzdpzzzhzs.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行业资讯
景观设计可行wm365官方网站性分析十篇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4-24 20:23:13
- 点击:
完美体育在实践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仅包含有美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有公共环境城市建筑等方面的有关项目。所以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在当前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充分的从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等层面着手,在实践的设计发展过程之中应当在充分的遵循了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对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体现,进而更加有力的推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向前发展,充分的展现出艺术性和设计功能服务性的特征,使得整个设计项目的水准可以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和改进。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使广大的人们可以有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所以很好的体现出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视觉元素的体现对于更加彻底的显现出设计的效果意义重大,故应当加以重视和深刻的分析研究。
明确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视觉元素的重大意义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应当对此环节的项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更好的实现对工作的改进和对理念的完善。
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之一,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人的视觉经过接触外界环境,获得一定的信息,指导人们的行为活动,并且产生很多和行为相关的情绪。人体的眼睛是视觉最重要的接收器官,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人体首先要经过由触觉到知觉,由知觉到感觉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在实践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仅包含有美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有公共环境城市建筑等方面的有关项目。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视觉元素的体现对于更加彻底的显现出设计的效果意义重大,故应当加以重视和深刻的分析研究。人体眼睛中的视网膜能够感受到外界的质、色和光的刺激,并且将事物的外观映射在大脑中,视觉是人们感知外界环节的重要工具。视觉是一种客观事物经过人体眼睛的扫描,在大脑中留下的事物的第一印象。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由植物、岩体、湖泊、房屋等视觉符号组成,当人们身处园林景观中时,这些视觉符号的独特应用会传递给人们不同的信息。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视觉元素的应用重难点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明确工作开展的原则和相关技术思想。下文将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视觉元素应用的核心部位和应当重点关注的相关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实现对工作的改进和不断的实现对理念的完善。
首先是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点的使用。点可以说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最为基本的视觉符号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基本的视觉元素之一,其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最为不可或缺的内容项目,从整个角度着手,灯具、水池的设计、雕塑以及相关植物等,均可以被当成是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相关布局的形式和布局的方式,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有着重大影响。点的运用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功能性的体现,使得项目的设计不仅可以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装饰性特征,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实现对视觉效果和视觉信息的传递。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点还具有聚集以及焦点的特征,可以为广大绿地项目和景观建筑的设计提供丰富且充足的视觉元素,在广场的设计过程之中以及道路的设计过程之中加强对点这个元素的使用,还可以展现出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同的艺术特点,故应当加以深刻的重视和细致的研究。
除了上述分析的点的应用之外,在实践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线的使用同样是展现出不同视觉元素特性的关键点,同样应当加以重视。线的应用应当注重的是直接、转折、顿挫等形式的体现,同时线还可以以速度、连续、移动、弹力以及力量等不同的形式,产生出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对于提升整个景观的价值有着重大且深远的价值。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对线条的应用,线条的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变化和不同的形状,进而产生出不同的视觉冲击效果。诸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充分的运用直线等线条,可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给人一种坚强的感受。故应当加以深刻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
质感元素对于园林的景观设计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质感又可被称之为肤理,指的是物体的表面特质,是人们触觉或视觉所可以感受到的,质感感官上可分为光滑和粗糙性;形成又可分为人工体现与天然形成。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要想给人很独特的视觉感受,设计者可以利用不同景观建筑的肌理和材质的不同对比来进行合理的搭配来实现效果,而质感在景观设计中的主要体现是其强烈的对比,同时又会和周围的材质元素形成质感上的强烈反差,其合理的应用都会使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得到很好的丰富。在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中采用视觉传达语言,需要我们对其中每一个基本元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让整个园林充满文化气息,并拥有丰富的感性内涵。
总的来讲视觉元素的应用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关键环节,故应当加以重视和细致的分析,正如上文所阐述到的,在实践的设计发展过程之中应当在充分的遵循了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对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体现,进而更加有力的推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向前发展,充分的展现出艺术性和设计功能服务性的特征,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视觉元素的应用重点和重大意义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应当重点解决的核心项目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实现对设计项目的改进,不断的实现对相关设计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如何在当前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之中更好的对视觉元素加以运用,是提升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质量和艺术性的关键点,故应当加以深刻的重视和细致的分析,以更加健全的思路和更加完善的理念,不断的实现对工作的创新,不断的增强视觉元素应用的效果。
费伯・比论的著作《照明、色彩与环境的科学化》中提出“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明确色彩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很多状况下,人们在无意识下总会先感觉到事物的色彩,然后再是事物的形状和各种形态等”。因此,色彩在城市夜间环境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因为物体呈现的颜色需要通过光源的光谱和物体自身的反射光谱来决定,如果照明条件存在差异,势必会影响到建筑物昼夜景观的差异性,所以需要高度关注建筑物夜间的照明问题,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建筑物的形状和城市的特点,打造夜间靓丽的城市形象。本文重点从不同色彩的高压钠灯、荧光灯和卤钨灯等光源照明中分析和探究其在夜晚照明中的表现和作用,重点是探究照明光色的应用。
城市景观的照明色彩好比是人们的外衣,好的外衣能够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一下映入人的眼帘,而城市景观的色彩的效果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目光。在不同景观上设定同一种照明色彩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而在相同的景观上设定不同的照明色彩也会呈现出不一样景象。因此需要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探究景观照明设计中的色彩对城市景观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景观照明的整体效果的影响因素,来探究人们对色彩的偏好程度。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要注重的是对象照明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照明光源需要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同时要涉及到建筑本身的饰面材料和建筑功能等,并且要分析建筑景观所处的地位和区域。例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银行大厦的景观照明设计、纪念堂的照明设计。纪念堂是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最为壮观的景象,整体采用枣红色的花岗岩作为基座,并搭配了汉白玉制作的栏杆wm365官方网站,墙面和廊柱均采用的是淡黄色的花岗石制作。而中国银行大厦的是复兴门跟西单大街交叉处的靓丽风景,该景观设计是由美国建筑师设计而成,外墙采用的是意大利凝辉石挂板,颜色为淡黄灰色,利用透明的玻璃幕墙来设置首层的入口。
2.建筑景观设计采用的照明灯具和光源分析,下表为纪念堂跟中国银行大厦的灯具和光源设计情况比较:
3.实地测量 采用BM7彩色亮度计进行色度值差异分析,在每栋建筑的立面上选择合适的测量点,然后测量其坐标值后分别测试白天跟夜晚的色度,对比讨论其差值。
主要是根据光色进行研究,量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色调气氛、亮度、色彩丰富度、光色、光色舒适性和建筑功能性质的符合度等指标,以及环境因素等,同时会考虑到整体评价和整体提升度等要素。
在本地市民中随机性抽取调查对象,进行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调查分析。且年龄、生活背景和性别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
在本次调查分析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并保存了检验的结果,纪念堂的信度分析为0.8004,而银行大厦的为0.9366.
1.色彩丰富度对比分析 银行大厦外立面采用的是暖白色的金卤泛光灯,室内采用暖黄色的白炽灯或者卤钨灯进行控制。纪念堂中自身建筑色彩较为丰富,高压钠灯的显色指数跟其他类型的不同,明显区别于自身的建筑色彩,显得层次感更强。在其顶部的暖白色轮廓灯更显得魅力四射,跟立面上暖黄色的灯光对比差异性更大,灯光色彩的效果进一步增强,通过对比的形式来将灯光色彩的效果表达出来。
2.色调对比 本身颜色并没有冷暖之分,人们通过颜色是感受不到温度的变化的,但研究表明,通过颜色的冷暖色调就会让人感受到温度变化,而并不是一种印象,是理性上的影响和作用,也就说景观灯光的冷暖色调会严格的影响到“个人感觉”,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环境质量。
通过分析发现,这两栋建筑景观在白天的整体性色度值上没有太大的差异性,相似性较大,但在夜间便会产生很大差异,中国银行大厦呈现出冷色调现象严重,而纪念堂的光源色调相对来说较暖。所以说灯光光源的色调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夜间的色调,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感知景观冷暖的直接因素。
3.分析相关度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来处理相关数据,并分析了建筑景观受灯光色彩满意度的影响,通过研究数据可知,人们对纪念堂整体满意度和光色跟建筑性质符合度、色彩和谐度、整体提升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的程度不同。而银行大厦数据中显示,其整体性的满意度跟色彩和谐度、整体提升度、环境气氛和建筑功能性质的符合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1.色彩的和谐度 泛光照明中主要考虑到光源自身的显色性、色温和建筑材料的自身色彩等因素,同时要分析光色类型之间的组合,还要关注照度跟色温的关系,综合分析后进行搭配。采用单一光色照明的优点就是可以重点突出景观氛围,有效的把握整体,透过显示明暗和光影变化来展现整体景观的特色之美。多种光色照明的优点主要通过塑造夜间的景观和谐外观来展现出建筑景观的色彩,重点是通过利用多种光色来表达出建筑整体的彩度、明度和色调等,更能体现出整体建筑的空间层次和立面关系等。并不是每一种色温跟照度搭配都可以让人产生舒适的感觉,很多情况下照度跟色温搭配会让人反感,甚至会烦躁,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搭配,才可以保证照度和色温的“和谐”。
2.光色的类型和数目 光色的类型的选择需要根据光源色温跟建筑景观的匹配程度来进行搭配,同时要考虑到光色的种类跟建筑景观功能性质的匹配程度,
[1]陈增伟,肖辉.第四代光源――LED在城市景观照明中的应用浅析[J].灯与照明,2012,02:39-42.
[2]张振宇.光影构成艺术在城市滨水空间夜景照明中的审美与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3]李江林.中国传统风格建筑景观照明质量评价与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王婷.建筑景观照明中涂料墙面色光情感定量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园林和工程的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计划性、人为的改造。使城市景观设计趋于合理,园林景观能保护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有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包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地域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现象,使园林景观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独树一帜。
好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应该结合现代文明挖掘吸收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使园林景观极富张力,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韵味。游客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变得灵动、绚丽。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和发展。也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创新感,丰富了其内涵,提高了其艺术价值,因此园林设计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选择。
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就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其营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围。
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地域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融入当地环境中,呈现协调性、一致性。
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且要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园林设计要从全局出发,要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注重对当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使历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呈现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种类形式丰富,不能毫无选择的堆砌在一个园林景观上。而是要认真挑选、规划,使其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现传统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域文化元素整体或一部分直接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树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海南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浓厚的南国风情。眉山是历史文化名人苏轼的故里,这里的园林景观处处都有苏轼的诗词,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设计到园林景观中,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抽象、简单化的加工,在园林景观中只保留其抽象轮廓、视觉形体等。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使其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如秦皇岛奥体公园中的海鸥雕塑,并没有详细刻画海鸥,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勾画了海鸥的大致形体。流畅的线条、简单的造型、展开的翅膀在展现海鸥这一秦皇岛海滨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手法既使雕塑发挥了标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又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当地的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该融入历史元素、历史场景。历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园林景观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赏者者联想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龙江的尚志公园、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观的地面、墙上、木桩等地方展现历史场景。这些历史场景的融入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甚至成为获得当地人历史文化认同,吸引游客的点睛之笔。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号,用现代手法把它们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园林景观既有观赏价值、艺术特色,又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1]翟樑,梁春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江西建材,2016(10):213-217.
[2]王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农技服务,2016(05):246.
[3]周晓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吉林农业.2015(02):107.
目前,我们对场地的了解仅限于人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哪些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里多了什么、那里少了什么等类似认识,这些认识都是自己看到的一面,并非全部的实际状况。主要存在着几点:⑴对场地认识的非线)设计方案的非客观性;(3)设计作品的非合理性。
景观评价系统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指标,是指引学生进行基地调查的方向,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场地现状。通过具体指标的系统分析,对场地提出客观建议,此基础上的方案设计也不会偏离轨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景观评价的定义是个人或群体以某种标准对城市景观的价值作出判断。分为直观评价和逻辑评价两种。直观评价强调感性,评价标准往往不明确。逻辑评价强调理性,评价标准明确,通过对事物的要素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做出综合判断。在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多数强调的直观评价,对于逻辑评价的分析太少,会导致设计方案方向的偏差。与此同时,建立景观评价系统,其具体方法如下:
(1)调查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评价场地内的主要构成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分析,得出场地的适应性图,从而更好的理解景观场地,为设计方案的形成做好第一步。如基地的地貌、植被、水体、色彩、邻近风景、奇特性、人文景观等因素。
(2)民意检测法。通过向游人提问进行统计、汇总,来评价某一景观区域内的风景,主观性偏大。
(3)认知评判法。利用照片、幻灯片,必要时甚至用草图作为直接的评价对象,但有时也会因为照片拍摄技巧而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与此相适应的是,必须建立一套景观评价系统的标准:(1)美学标准。评价景观美的三个因素:平面布置、空间形态和景观要素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奇特性。(2)功能标准。评价景观实用的五个因素:交通的可达性;人们的参与程度;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文化的延续性;管理的满意度。(3)生态标准。评价景观生态的三个因素: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植被多样性。
1、景观评价系统应用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1)掌握景观评价系统的理论知识,为景观设计方案形成阶段做理论指导。(2)加强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归纳能力,为景观评价系统做好服务工作。(3)加强学生的技术学习工作,对于环艺学生来说景观设计并不是停留在形式的工作,更多的是关于科学的研究,而有关技术的数据分析是前期勘查的重要支撑。
2、景观评价系统应用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1)学会先科学再艺术,为设计方案累积数据。(2)衡量方案形成合理性的标准,诊断设计中的问题。(3)通过评价系统规范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教学品质。
3、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景观评价系统应用的思考与实践:(1)根据具体场地环境,确定评价主体对象;(2)确定景观质量评估因素;(3)分析各项因素指标的数据,计算综合评价值;(4)根据结论,为相关景观设计项目的开发做借鉴;(5)将这种系统评价做一个模式,为其他相关的设计类课程的前期准备做好引导工作。责任编辑:晓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大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渴望也是日益剧增,人们对于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重视与要求,使得当代景观设计需要更加生态化、可持续化。这也让水元素在景观中更加频繁出现,形成现今独特的设计风气。水元素作为重要设计元素,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水元素与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将水与各景观要素进行对比,研究水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和设计原理,以到达更好的将水元素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起来。更好的营造出生态、可持续同时具有观赏性的景观空间。
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同时也是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符号。水元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地位突显wm365官方网站,在城市景观建设中频繁出现,使得城市环境更加亲和、通透。在如今的景观设计中,水环境具有观赏性、互动性和参与性。给予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增添亲和自然、回归自我的情景体验,展现出了别样的生态环境理念。在中外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是“逢园必水”,可见水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如何对于水这一自由无形、包容万物的元素进行理解并加以应用也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将水元素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对象来看待,在整体设计中将水的生态性作为重要的考量问题。水,如同魔盒一般。不同的打开方式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予它一丝力便可流动,发出声响;不予理睬也可静止如镜,虚幻倒影。由此可见水一种绚丽多彩、变化万千的艺术设计符号。
水在对于建筑空间的影响不仅在于扩展空间,更多体现在空间的丰富、协调与划分中。当水体面积达到一定面积后形成水域界面,与其他界面形成对比,相互映照,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当水体形成一定的线性分布,限制指定的人体行动方向,以达到划分空间,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流水在两个不同界面的过渡中也有着很强的视觉效果。在控制好水流的方向后还能够达到一定的引导、连接的作用。在设计中巧将建筑与水相结合,可达到即分离,又相互联系的空间效果。
在当代城市环境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态与可持续问题愈加严重。环境生态问题也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由此水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作用也愈加重要。水的生态功能多样,在一定的设计下,水体可净化空气、调节空气干湿度、沉降浮尘。水更是有机生态的承载体,水可为植物与生物提供空间和持续性支持,与之形成完整的生态圈。将这种生态圈与配套设备相互融合后是的整体空间达到可持续性与舒适性,同时还营造出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态美感,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与可持续以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在设计时应在使用水元素完善空间的同时,也要注重将水元素与生态相结合。结合环境整体,形成生态环境圈。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单纯的功能性与设计美感以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需具有文化传播性和创意的精神内涵。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质,在经过人类数以万计的文明发展积累下,水已然演变为一种文化精神符号。用水元素与环境进行融入,利用水的本质特性与“声、光、色”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极具联想性的感官环境。向人们传递某种精神意境,满足人的文化精神需求。在景观环境中的水元素,不一定都是以水本身为显现的。例如在日本枯山水景观中,场景中本无水景,但是将石子与沙砾有规律的整理排列,与山石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山水波纹的“错觉”。由此也在表明,水元素在景观中的运用,也可以精神映射传达一种文化美感,而不拘泥于物质载体。
保证景观可持续与使用功能是景观设计过程中基本要求。水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同时,对于环境具有空间协调、生态改善、亲水娱乐等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尽力完善、整合水与各个景观要素间的关系,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水元素功能性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在水的生态性上,仔细分析原始景观地区的生态关系,有选择性的使用水体。巧借水对小气候的调节功能,对设计对象的生态圈进行改善,实现可持续设计。
水元素与景观设计中的其他要素一样,属于环境整体的元素之一。在对于水元素的设计过程中,不应过多的将水体等作为设计主题,而忽略了环境的整体统一性。在实际设计中,要对于设计对象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得出限制因素与可控条件,有取有舍的采用水元素设计,协调水相关设计与整体设计中的尺寸、形态、精神传达等方面的关系。构成丰富多样、相辅相成的和谐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水都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性。但水在温和灵动的同时,也是令人敬畏的无形杀手。水的危害性可以直观和微观来分为两类。直观类:暴露于人们可接触范围内的“明水”,当“明水”达到一定体积,会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区域性的危险空间。对于人体和财产都有着潜在危险。微观类:建筑内部或地下水层,水体长期侵蚀建筑,对建筑的功能与安全性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水体的自行交换过程中也可能会相互污染,使得整体环境生态破坏,产生有害因素,影响人体舒适、与健康。对于“明水”的面积、深度等尺度,针对使用人群的不同进行调整,确保在安全范围以内。在水体周围环境中预留出安全防范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针对建筑内部的水在运行材质和排疏导向细节中进行预防,将水体有计划的隔离、疏导。由内到外,尽力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水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认识到水元素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景观各设计要素融合后都有着良好的设计效果。通过对设计要素和表达形式的分析,总结出景观设计中水元素的设计原理。即确保水的功能性、统一性、安全性。以生态、可持续的、创新包容的设计思想将水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去。引申出对于水的精神文化、设计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将水元素更好的实践在景观设计中,丰富和发扬创新设计精神。
[1]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论文集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罗峻.《现代居住环境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2003.
[3]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情景故事”是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用来描述情景和故事,分析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情景故事”的应用不仅使复杂的设计分析过程更为直观,而且利于对产品人性化设计的深入分析。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描述“情景故事”的关键内容,如何在情景故事中分析设计,以及视觉化地表达“情景故事”的方式,为后续的设计构思和客户交流提供指导和依据。
“情景故事”是一种分析法,是对系列用户、工作环境、用户实施或想实施的系列任务的描述。在近些年来它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用来模拟或预测可能发生的多种前景。
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情景故事”简单说是对产品与人之间的故事描述,将设计主体和其相关的因素放置在同一场景中构建情景,系列情景构建人与产品故事的过程,从中分析可行性技术、相关制约条,在系列描述中发现切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思考,获得设计灵感。
目前,此法在欧洲设计行业应用相对普遍,特别是应用在产品服务设计中,用来帮助设计师梳理和表达复杂的产品服务过程。在国内,随着交互设计发展,更多地体现在新兴的UI设计分析中,在普遍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中,受长期已有产品设计程序套路制约,应用相对少。本文的目的也希望籍此来探讨适用一般产品设计程序中的基于“情景故事”的产品设计分析方法。
两者根本区别之一是人性化思考的深度。传统产品设计分析模式重在市场调研,对用户的调研主要在人机分析和用户需求分析,互相间是孤立、笼统的。“情景故事”重在对生活方式和生活细节的观察。在分析时建立情景和故事,在场景中描述各个内容和关系,从而能更整体、更准确地理解我们的设计对象,相较之下,“情景故事”的设计分析对设计人性化的思考更深入细致。
两者根本区别之二是产品创新的程度。传统产品设计分析关注重点在对已有产品的调查与分析,设计的结果受到已有产品模式的限制。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技术主导下,各类产品概念涌现,从已有产品的调研中得到的有用信息越来越少。“情景故事“的分析重在观察已有生活的基础上去预见可能的未来生活,设计师的设计行为更为积极,设计结果更具有前瞻性、也更有创新力。
“情景故事”描述的内容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它加上了设计师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解读,对未知的想象,因此,情景故事描述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但也恰恰是这种多样性带来了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种可能性。
这里的情景是指演绎人与产品之间发生故事时的活动场景,情景的布置体现了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产品设计的概念要放到情景中去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让使用者对产品触景生情,产生好感的,到历经时间后,产生习惯与信赖的“情景交融”,在场景同建立起产品与人的良好关系。
在情景描述中,一方面要表现在特定时间的和空间下产品所存在的的环境特征,另一方面,再现空间中相关物品间的关系。这点就像角落里的童话故事,重要但易被忽略。多数情况下产品间、产品与环境之间是共存的,忽略空间场景与物品关系的结果可能导致混乱无序的局面。此外,描绘情景时,要符合时代的气息,后续的设计结果才有前瞻性。因此在描述情景之前,首先要研究设计所针对的时代,近期的时代.我们可以直接参照现有的场景来描述,而相对生活环境变化很大的未来时代,要根据其他学科作出的对未来科技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状况的可能性研究,合理地推论出基本的时代特征。根据时代特征,再推测发生产品故事时可能的生活环境,预想故事的具体场景(如图1)。
描述人与产品的故事之前,首先要确立故事中的“人”。故事中的人物应该和需要设计的产品密切相关,主角是使用者,但人物范畴不单是使用者,它会随着产品故事环节的展开而扩大:生产者、营销者、运输者、回收者、亲人、朋友、偶像、团体等。人物之间在产品故事中会产生某些联系,盲接或间接影响对产品的判断与使用。因此,根据设计师和设计项目的需要,在故事中可能要描述多类人物(图2)。
确立“人”后,则是观察并记录人的现实生活点滴故事,包括日常作息、行为习惯、生活追求等,特别是和设计项目有关的生活要尽可能准确、详细。这些记录组成的内容既是现实中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同时,对观察中的“人”分析他们的某些典型特征,包括年龄、职业、性情、文化背景、喜恶等,从典型特征的角度去理解其行为特征和情绪感受,从中发现“人”与产品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人”对生活的潜在需求。在此之后,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想人与产品的新故事,在故事中具体描述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或满足潜在需求,体现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受其自身的经历、学识、当时的想法等影响,不同的设计师可能构想不同的故事(图3)。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同样要建立在对“人”的理解上,预见的结果需合“情”合“理”。合“情”即故事引发的情感源于“人”的某些典型特征,合“理”即故事的发展合乎“人”的行为特征。
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片段,在“情景故事”中,情节主要是指人与产品互动的细节,在故事的情景中描绘人与产品具体的行为状况和动作变化。在故事中对细节刻画很重要,在多数故事中,产品是以道具的形式默默无闻推动故事发展,许多互动的细节会因快速而过被忽略。但创新往往就存在与此,要“善于观察一般人习以为常之事,从细微处入手,才会拥有打破常规的能力。”(IDE0的前总经理汤姆·凯利)
在“情节”刻画之前,设计师要洞察相关的日常行为习惯,理解这些行为习惯背后的意义:社会规范、使用者情感和性格等;在“情节”刻画时,对每个互动步骤进行分解描述,注意对常规和偶发两种动作状态的描述,在描述中体会动作的合理性、流畅感和节奏感,结合之前对行为习惯的理解,发现设计的关键细节;再进一步设计新的互动细节时,一方面,可以从既有的习惯和规则出发,尊重人已有的生活习惯,设计的每个动作给使用者在操控产品时带来熟悉感,另—方面,设计师可以借用新兴智能技术,赋予产品拟人的动作和表情,模拟人与人的交流情景,创新出更人性化的人机互动“情节”。在整个“情节”设计中,都要思考如何在系列动作中让使用者享受动作的韵律,产生操控的愉悦感。
在设计分析中,表达“情景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文字描述、结构图表、或图文结合等方法。在表达时,关键是将“情景故事”可视化,即设计师把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各种关系、细节状态和发展变化直观化,把故事中产生抽象的的情绪和感受图案化。
故事板也称分镜头脚本,最初源于影视行业中用来将剧本可视化,对拍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视觉化。在产品设计中,故事板将用户和产品之间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情景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设计师有效观察、分析和表达。
故事板的绘制,需要梳理出符合设计目标的结构关系,此结构一般都以时间为线,场景变化为单位来构成,再对每个场景下发生的产品“故事”分解成多个关键的情景画面,每个画面尽可能体现人与产品产生的细节、环境特征、时间点等,再由这些多个关键画面构成故事板。
故事板多以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必要时辅以文字和图表说明。这对设计师的手绘能力虽然有所要求,但在绘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对各个细节和背景是否表达清晰、合理和全面,而不在于画面的唯美性。另外,故事板的形式也可以用照片配以图标和简单文字来组成,这些照片来源于设计师观察到的生活细节,再按故事发展的时间和地点变化来组织,设计也更有针对性和具体化(图4)。还有的故事板只是用惯用的国标按故事发展顺序来组成,强调的是整个流程变化,更多运用在服务设计方面。
故事板相比于纯粹文字和抽象表格分析方式,一则能将产品使用中重要的细节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二则将设计涉及的各个因素置于同一情节画面中系统考虑,使设计思考在相互制约的条件下更合理到位;三则按一定发展顺序来构成的多个情节画面,展现了情节之间的结构关系,既不易遗漏重要细节,给人整体体验,另外,随着画面的发展展现设计思考的角度、深度和广度。
情绪板关注的是“感觉”的可视化,寻找能引发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元素,用来启发和探索产品的视觉设计方向。
如同好的故事或影片中的人物、场景、语言会以某种鲜明的风格或特征表达,强化感染人的某些感觉,在产品的“情景故事”中也可以建立一定的视觉风格或特征,这些风格或特征正好契合用户的感受和情绪,通过人与产品的交互过程再作用于用户的感觉,能强化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与产品间的亲近感。情绪板就是用来探索与用户情绪相契合的视觉元素或风格,在可见的视觉特征和感性的情绪之间建立沟通,启发后续的视觉设计。
关键词 描述出来,再收集、选择具有同类感受的图片或物品作为素材,从中提炼出符合
关键词 含义的视觉元素或风格特征,给后续产品的视觉设计以参考(图5)。情绪板没有特定的形式,其中关键是选择能引发用户感同身受的图片素材。素材的选择建立在习惯、经验的基础上,素材不同,得出的视觉元素和特征会因人而异,这点同时也为产品的视觉设计赋予了独特性。素材选择后的提炼是个形态和色彩简化的过程,需要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从中提炼出更抽象、适用性更广的视觉元素。这一方面依赖于个人造型能力,另—方面需要设计心理学、色彩学和符号学的指导。
随着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城市公路发展较为迅速,而一些相对偏远的乡镇、村庄的公路沿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使山区的交通道路方面与自然更加亲近,建设单位应该对山区的公路进行改造及景观设计。通过对原有公路路线的位置转移、将山区路线与其他公共道路有机结合或者拉长山区路线加宽路面等方法,保证山区公路的宽敞与便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由于山区道路崎岖,路线设计不规格以及对地形的不熟悉,对人们的出行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或者由于路途遥远行走不方便,耽误时间以及浪费相关资源。因此需要对山区公路进行改造与景观设计,建立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山区交通道路[1]。山区公路的改造以及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山区旧面貌,与自然环境和谐对应,减少车祸事故,而且可以提高山区环境保护意识和山区公路段的环境卫生水平,建立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山区新景观。利用先进技术对山区公路进行改造与景观设计,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出行安全性,山区公路的改造与景观设计对公路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山区地形由于气候条件、地质情况多变造就了山区公路改造的困难与复杂,比如,山体结构属于多石少土、山区沟壑纵横以及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开通隧道等。因此在山区公路改造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①很难掌握地质结构以及的环境因素,相关人员在勘察路线的时候会出现一定漏洞,加大施工的安全威胁,比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②由于地质复杂多变,对于公路的长久性和稳定性没有绝对保证,会严重破坏周边环境,危及人身安全;③山区公路的相关设计不合理、不全面,隧道照明不符合相关标准等,增加山区公路改造设计的安全隐患。山区的公路建设与改造的工程中,也存在一点的问题:①人们会忽略山区环境保护,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导致山区公路与实际标准不搭调,影响山区公路的环境保护以及外观设计的美感;②相关负责人一般会为了交通方便,而减少很多山区公路改造程序。比如,施工前地理环境的勘察、公路开发的目的不明确、对施工的具体项目没有深入的了解等问题,影响公路施工周期,增加施工成本以及影响公路的耐久性。因此应该加强人员对山区公路设计观念,普及更多的山区路线与保护环境知识,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他们对山区公路改造以及景观设计的创新思想与设计理念,构建和谐山区公路。
安全问题是所有工程项目的核心原则以及首要原则。由于山区公路地形复杂以及地质情况多变,因此在公路改造及景观设计中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为避免这些问题,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具体的施工安全分析方案有:①重视山区公路的地理结构,深入、全面的收集以及整理山区公路地形资料,了解山区的气候条件、水文结构以及路线的规划方案,为山区公路的改造及景观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②选择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低的路段,避免与周边危险性较高的物体接触,以及拉开被频繁破坏的山区路线距离,保证山区公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③确保山区公路的改造与施工条件相符合,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顺利;④加强山区的人文精神。在山区景观设计中,注重公路与环境的美观与协调,不仅可以确保山区公路的安全与便利,而且为山区建设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地理环境与人力资源和谐相处。
在山区公路改造及景观设计中,创新山区设计理念,为共建山区公路的独特性创建良好条件,对山区公路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①相关设计人员拓展公路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创新思想,注重山区的自然属性,将公路设计方案与山区地形有机结合,科学选线,然后对山区公路进行改造以及景观设计,合理建设山区公路,体现山区风景的美观与和谐;②转变人员对山区公路改造与设计的单一观念,重视它的应用价值,彻底贯彻山区地形以及路线的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地质选线,选取施工工程的最优项目,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可以快速有效解决施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选取公路宽度不够的位置,会出现车辆堵塞。不仅影响工程完成周期,而且破坏已完工的相关项目。
在山区公路的景观设计中,为使公路合理、美观且耐久,有以下几个施工项目对策进行了分析:①对原有路线事故频繁以及设计不合理的位置,全面、深入分析。在施工改造中,优化项目类型,提高路段的安全性,减少公共物品的破坏;②对于有弯道的路线,安装明显的安全提示路牌,以及减小公路的坡度。对于较陡峭的路段,应该整顿周边环境,比如,加护栏,移植树木加宽道路等等,从而减少行车安全隐患;③山区公路改造中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和谐;尽量不要大挖大填,减少一定的经济成本,灵活安排路段改造。由于多数人对山区路线都不熟悉,为满足需求,应该在山区公路改造中,安置公路路线信息指导图,快速准确引导路人的行走方向。在山区公路的十字交叉口设置信号灯,支路口安装减速带以及在人口分布密集的公路地区安装测速区,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交通意外发生。在公路景观设计同时注重服务设施,比如,在枝叶茂盛的公路附近建立休息区或观景台,体现公路交通的人性化。不仅可以让行人欣赏美景,而且可以防止司机疲劳驾驶,从而使山区公路景观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该在山区公路改造中加入绿化设施,不仅有效利用山区的各种物种资源,而且体现出大自然真正的美,使山区公路景观与生态自然相融合。
改建过程中,应注重山区的环境因素以及地形结构,将两者相结合,从山区整体出发,深入、全面贯彻公路改造与景观设计,保证山区公路的安全、舒适、便利,让更多的人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文章通过对山区公路的改造与景观设计的分析,采用加强安全意识、创新改造观念以及健全景观设计政策,为山区公路的顺利改造与设计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达到上述目标,应先明确2组关系,即:“素质与行为”、“行为与场所”。首先,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素)质,行为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是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因而,素质的培养应该以行为的引导作为切入点,通过积极的行为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塑造和形成良好的素质。其次,对于行为与场所的关系,英国理论家D凯特(DavidCanter)认为,“场所”是由“活动”、“物质属性”和“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构建出场所的概念模型。他认为,成功的场所应包括3个基本要素:即物质空间、感觉经验和活动。在凯特的研究基础上J彭特(JohnPunter)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场所的构成进行了更具体的解析。从D凯特和J彭特分别构建的场所模型可以看出,行为活动都是形成场所的3要素之一,而形成场所的另外2个要素———实体环境(形式)和意义,却都是属于场所景观环境设计内涵的范畴,这样,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就可以推导出:场所的营造=场所的行为活动安排+场所的景观设计。通过对上述2组关系的分析和推导不难发现,通过“行为(活动)”这一要素,使儿童素质培养与户外儿童活动场所的景观设计形成了直接而紧密的联动关系(图4)。因此,本研究作出这样的推理:培养和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环境系统不仅存在于课堂(户内空间),也应该延伸拓展到课堂之外的广阔户外空间,在这个广阔的户外空间中,以景观设计为途径,建立起一系列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并以景观设计为媒介有目的地促发各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素质的行为活动在场所中不断地发生和发展,在一种符合儿童行为心理的状态下,构建起一套培养和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户外场所环境系统,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儿童素质的目的。
通过户外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与儿童素质培养联动关系的研究发现,场所中儿童的行为活动已然成为儿童素质培养和场所景观设计之间的唯一联动节点。因此,如果想通过户外儿童活动场所的景观设计来实现培养和提高儿童综合素质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从分析在该场所中的儿童行为活动入手。本文从道德行为、智力表现、身体体质表现、心理反应及社会适应性5大方面,对儿童行为现象及原因体系展开分析,并形成了“儿童素质行为现象—原因”体系。纷繁复杂的儿童行为活动现象背后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更与场所的设计和营造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应该说,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场所中的各种儿童行为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儿童相应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儿童户外行为活动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为途径,尝试着构建起一套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景观设计—行为活动—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
在充分分析儿童户外行为活动表现的社会及场所设计原因的基础上,对儿童户外现场及儿童素质培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分析研究,针对儿童道德、智力、心理等5大方面的素质,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相应的设计途径和措施,同时,在相应设计措施类型下分别对具体的景观空间及场所行为活动安排进行相应的探讨,并形成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机制。可以发现,尽管本文针对每一大类素质的培养都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措施,但繁多的设计措施如何在一个场所设计中同时展开又成了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各类设计措施在同一个场所设计中发挥最大的效果而又不至于互相冲突和消耗,必须在各个景观设计措施之间构建起一套联动机制,通过该机制,让设计措施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使每一设计措施效益发挥最大化,进而达到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效果最大化乃至儿童素质培养效果的最佳化。
为了构建场所景观设计的联动机制,首先应该对城市户外活动场所空间按照场所的空间环境特点进行分类,把纷繁复杂的城市户外空间归结为商业型、居住型、度假休闲型、城市交通型及专类型5大类。同时,针对每一城市户外空间类型的环境特点,的各类型景观设计类型措施进行针对性、互促性、强化性地重新组合,形成适合该类城市户外空间类型特点且有利于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机制,即:“商业型、生活居住型、度假休闲型、城市交通型、专类区”5类环境下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联动机制。并提出了符合该类型空间环境特点的设计目标、原则、措施等。
在比照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的基础上,以海口白沙门城市户外空间为例展开基于素质培养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探析。研究地点区位示意图
选取位于海口市海甸岛的白沙门区块,该区块在功能上集居住、教育、旅游度假、商业经营、厂区生产、城市交通于一体,属海口市人口最密集区块之一,其空间类型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型城市户外空间。在这一区块中,选取“白沙门村临街小游园、白沙门商业街、碧海浴场、污水厂厂前广场”4地点中的儿童活动场所作为研究对象。
为便于表述的统一性,分别从“现状、属性、优势、存在问题及景观设计应对措施”5个方面分别对这4处研究地点中的儿童活动场所进行探析wm365官方网站。
3)优势:便利性、可达性强,方便居民使用,处于城市快慢行系统中,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植物景观优美。
4)存在问题:景观空间安全性不够,功能设施不完备,缺乏有效的儿童活动场所。
①以疏林草地、铺装场地、沙坑等设立符合不同年龄段的有效儿童活动场所,解决活动场所有无的问题;
②在现有植物配置基础上,从场地空间形态、铺装形式、儿童活动内容、设施配置等方面营造空间场所的丰富度、艺术性,解决儿童有效活动场所缺乏问题;
③由于紧靠居住区,强调儿童活动场所设计的包容性,可以吸引家庭其它成年人参与到场所中来,提高场所的利用率;
④由于临近城市干道,场所的设计应尽量利用地形和植物配置来降低城市交通对场所带来的干扰,特别是安全方面的影响
1)现状:介于公园和大型居住区之间的一条以商业娱乐休闲为主的商业街,长约300m。
3)优势:紧邻公园和居住区,日常人口多,由于商业运作因素,各种商业性儿童活动场地多,有利于儿童心理素质、智力素质的培养。
③各场所在创意性、景观性方面吸引力不够,地方文化特色较弱,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素质及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利。
①在保证商业运作为主的同时,适当增强和改善公益性、大众化活动场所的场地和设施;
②在商业运作的基础上,除探险性内容外,还可以增加诸如集体协作性、科学趣味性、艺术性等内容的活动场所,强调儿童活动场所主题内容的多样性,以利于儿童多元素质的培养;
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儿童活动场所平时闲置节假日挤破头的不平衡使用情况,提高场所的使用率。
①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场所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景观艺术审美性(如壮阔的天景、海景)和生态环保性(无污染的水质沙滩);
②登陆海南纪念广场、开阔的沙滩海面为儿童开展各项沙滩水上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
①规范滨海浴场的安全及日常维护管理,让儿童能够安全地参与场所内各项活动;
②加强海面、沙滩运动型、游戏性、环保型等儿童活动项目的策划并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所,让孩子们有活动参加,避免单纯地停留在看海的低层次。
1)现状:位于污水处理厂前,原先并非儿童活动场地,但由于良好的可达性、临水性及低干扰性,目前该场地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儿童航模基地和轮滑场地。
①由于属于厂前空间,场所中的轮滑、航模活动并非设计安排,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暂时性,不利于儿童素质培养活动开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①充分利用场地的优势,规范管理,形成航模轮滑主题特色鲜明的儿童活动场所并稳定下来;
②在解决好污水厂厂前景观效果和停车的前提下,在不妨碍厂前交通的情况下,完善与航模轮滑场所配套的其它景观场所,解决家长陪同、参与及路人观赏航模轮滑活动的需要。使得该场所成为培养儿童智力素质(航模制作)、身体素质(轮滑)和社会适应性素质(航模精准协同操作)的户外活动场所。
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理论内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培养较重要,笔者提出按“理论+专题”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实训,并结合就业市场,确定由理论讲解和设计训练两个主要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标性、启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专业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贴现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掌握专业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从我国目前城市道路现状来分析,总体而言其设计还比较落后,主要形成原因是道路景观设计过于滞后,一般在道路路基施工以后才着手进行,因此道路景观设计就无法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建设之中,他们会将道路景观设计作为一个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贯穿景观设计的方案,通过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将道路景观在建设区域方面解除了限制,并且让道路景观能够对道路的使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加拿大诺狮景观设计事务所在黄果树景区的道路设计、海南三亚的道路设计都颇具特色,并且能够与当地的风情相融合,突出体现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但国内景观设计公司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设计上仅仅使用图形的结合、功能的堆积,而没有充分体现视觉特性。
我国目前的道路景观设计会忽略道路中比较独特的视觉特性,仅从道路基本的交通功能、绿化功能进行建设。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需要从使用者的视觉角度开始入手,为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美观、便利的交通环境。道路景观不是简单的静态的绿化,而是一种动态的景观艺术,能够在城市道路这一特定的地点给使用者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速度下感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独特的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
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一般是使用的人工处理的方式对道路景观进行加工,这样的处理往往使得道路原本的特色被破坏,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道路景观所起的作用。人为新增的景观元素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那么就会与道路本身造成冲突,使得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变得不协调。这样的景观元素的融入不仅使得整体景观不协调,还会使得城市道路丧失原有的特色,让人们无法对道路景观具有认同感。我国目前各地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区别,这就使得各个地区的道路景观都趋于相同,没有区域和地方特色。除此之外,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由于整体性的把握不佳,使得局部过于花哨从而喧宾夺主,反而影响了整体景观给人的印象。
城市道路景观在进行视觉特性设计时需要遵循多个原则,要保证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并且对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进行统合的考虑,还要考虑道路设计的整体综合效应,除此之外,在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个性原则。在以上原则进行兼顾的情况下进行外因和内因的综合分析,从使用者的视觉特性角度着手设计,让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能够适合广大民众的使用需求。
城市道路景观的视觉特性设计需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设计时要对该地区的布局、气候、水文、地形、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通过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不同的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根据该城市的特点来进行,对道路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保证该地区道路网路能够适合该城市的长远发展。在道路两侧的建筑、雕塑、绿化等要结合道路景观的设计特点,为使用者设计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研究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对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进行分析,并且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道路上的人群是处于动态,因此在景观设计时不能仅仅通过静态景观的研究来进行设定。道路的景观设计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广大民众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最适合使用者的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道路的设计实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自然元素的应用,让道路景观兼具生态自然以及道路风景优美的特性。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问题,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规律来作为建设优美的道路景观的代价,这样的工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利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人的视觉特性是我们通过客观观测产生的主观反映,视觉能够帮助我们观测周围的事物,从而在主观上给予我们反映,这就是视觉特性。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得符合人的视觉特性,就需要从人的视觉认识规律着手研究,利用人的视觉规律设计出人性化的道路景观。城市道路景观具体还可以分为城市交通性道路景观、城市生活性道路景观、绿化种植的道路景观、城市步行商业街的景观四个方面。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就是较为宽阔、完整的绿化,由于绿化呈现出的感觉偏向自然,因此人为的交通信号灯等工具就不便于穿插其中,因此,交通标志和信号设备一般被悬挂于空中,也有的可以绘制在地面上。道路两侧建筑物如果能够具有简洁流畅的线条,没有多余的标志,那么会让道路整体看起来更加顺畅,从而能够丰富道路的景观。
为了能够在城市道路中突显生活性,一般在道路的设计上会选择在道路的主干道旁边设置辅道,辅导不需要设置减速说明,也不需要加以绿化带的修饰,这样的设计能够迎合道路使用者更加生活化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居民作为设计服务对象的主体,从而将整体的生活化效应大大提高。这样的设计一般可以在道路的景观上加以突出文化内容,为道路增添文化气息。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绿化种植的景观,以绿化为主的道路景观设计能够根据具体地段差异进行不同的设计,在整体绿化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精致。绿化种植的景观会按照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景观设计,一般可以分为景观种植和功能种植两种,这两种的种植方案一般按照道路的需求进行具体的分配。景观种植一般以密林为主,普遍种植宽度达到五十米以上;功能种植一般是在沿街一带和分布带以内进行种植,宽度一般为六米。这两种绿化种植虽然侧重的功能不同,但是都兼具观赏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步行街也随之产生,商业步行街不同于传统的商业街区,因此在景观设计时需要具有针对性。如今的商业步行街所在地大多是传统的商业街区,因此从地理上分析不利于商业景观设计的进行。该地段的商业景观设计需要对传统街区中的文化特色进行保留,还需要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从而实现现代的商业景观与传统街区的良好融合。
总之,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使用者的需求入手,通过对使用者视觉特性的规律研究,制定出人性化的道路景观设计,使得具有视觉特性的道路景观设计在时代的发展中通过自身的特色来展现时代的魅力。